贊 美 之 歌——觀紀錄片《第三極》有感
發(fā)布日期:2015/9/2 10:09:54 | 瀏覽次數(shù):8993 來源:蔣獻軍/特發(fā)地產(chǎn)監(jiān)理公司
展示青藏高原自然景觀及人文特色的6集紀錄片《第三極》已于近期在CCTV第九頻道播出。全片以自然和人類活動為窗口,通過講述40多個奇特的故事來謳歌生命之美,生動展現(xiàn)了藏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歷史與傳承。最初,我是在手機上一氣呵成地看完了這部片子(片長4個小時),深感這部縈繞現(xiàn)代氣息、別開生面的紀錄片,為那片神奇的疆域引吭高唱了一曲蕩氣回腸的贊美之歌。
這部全面反映地球“第三極”(地球上南、北兩級是最遠端,青藏高原則是最高端,故有此稱謂)的紀錄片,除了把那個遙遠而神秘的“世外桃源”立體般地介紹給觀眾,更展現(xiàn)了那里的人們在極端嚴峻的環(huán)境下心靈的真善美,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嘆為觀止的和諧與平衡。
首先,秀色可餐是這部紀錄片的一大特色。青藏高原伸手可觸的藍天白云、秀美壯麗的河流山川,曾引起我們無限向往。該片動用了4K高清攝影機拍攝,用豐富的鏡頭語言道出了常人難以踏足之地的原生態(tài)美景,將一幀幀風光攝影式的靚麗作品呈現(xiàn)在觀眾眼前。
更可貴的,該片用故事般的敘事方法將神秘地域的人文面貌展示出來,使之增添了深層次的藝術(shù)魅力。看了此片,我們恍然大悟:那里的人們過著相對簡單的生活,卻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;我們感嘆:世上竟然有這樣美的地方,人類可以神仙般地生活!
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腹地,氧氣稀缺、物質(zhì)匱乏,人們?nèi)绾紊?在高海拔的生命禁區(qū),人們?nèi)绾涡竽梁透N?在廣袤的高寒草原上,藏羚羊與鷹,如何成為人類的朋友?該片為我們做了逐一展現(xiàn)。
在與自然的相處中,那里的人很懂得回報與感恩。在高原上種植農(nóng)作物,本來就很困難,往往剛剛播下種子,就會被鳥呀鶴的刨出來吃掉,他們卻并不驅(qū)趕那些不速之客;動物成為了人類的家庭成員,得到善待與關(guān)照,就連在冰天雪地里被撿回的狼崽都是這樣。農(nóng)牧民家里養(yǎng)的羊、藏香豬,會從中選出幾只來放生(在耳朵上系上彩色布條,終身不宰殺),承載著主人的某種愿望,讓自然的法輪長轉(zhuǎn)不息。
欣賞這6集紀錄片,有兩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。一是筑壇城。薩嘎達瓦節(jié)(藏族地區(qū)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),寺廟要聚沙成塔——用五顏六色的砂粒筑成一個稱為“佛居住地”的壇城。多信徒用彩色砂粒描繪著心目中的佛國世界,花很多時間和心血精雕細作,才成就了向佛祖表達無限敬意的的供奉;而當薩嘎達瓦節(jié)終了時,又要將璀璨美麗的壇城予以清除(美麗的沙塔只需輕輕一拂就變成砂了),真讓人噓唏不已!“可以辛苦地拿起,也可以輕松地放下”——這似乎是闕神諭,幾乎可以成為我們做任何事情的行動指南,可真正做起來卻是多么的艱難。二是打阿嘎。西藏地區(qū)做屋頂或地面的一種建筑方法,利用當?shù)靥赜械谋环Q為“阿嘎土”的泥土、碎石加水混合后形成“三合土”,再以人工反復(fù)夯打,形成大理石般的修筑效果。年輕人將這種古老的勞動方式賦予了現(xiàn)代化的氣息,一邊干活一邊載歌載舞,既驅(qū)走了重復(fù)勞作的疲勞感,又得到了像城市里的年輕人跳街舞般的享受,融合了音樂、舞蹈,節(jié)奏韻律感了得,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沖力,充滿了快樂與笑聲的場景。高原的陽光,在雪域高原的年輕人的臉上綻放得更加熱烈!
觀賞此片,你會蠢蠢欲動。自然與人文的交替變化撲面而來,城市與戈壁的轉(zhuǎn)場應(yīng)接不暇,“第三極”的磅薄與內(nèi)涵,山脈、草原、河流、森林帶來的視覺感動,像一首溫情的贊美之歌,也像是一首迎賓曲,對遠方的人們——不論是否曾踏足過那片土地的我們,發(fā)出了真摯的邀請與召喚!